孩子的期中考試已經告一段落,試卷已發,分數已揭曉。我把三年級小朋友的初次月考試卷和期中試卷一起分析、對比,除了看到孩子的進步,還有感觸:真是考試如治病。
試卷不是廢紙,若家長只看到成績,就會忽略了背后的問題。我們要透過數字看到孩子的學習態度、學習方法、學習問題,用“言傳”去鼓勵孩子,用“身教”去影響孩子。
作為新增科目,無基礎,學過就忘,單詞讀不準,句子讀不通,做題看不懂,也就導致了第一次月考英語的一塌糊涂。這樣下去肯定不行,不能落后在起跑線上,我請教老師和其他家長,所以在接送路上聽錄音,在家和孩子一起讀對話。剛接觸英語的孩子不懂音標語法,只能靠死記硬背,那就不停的讀,多多的讀,讀到背會為止。為此,我還買了幾本英語練習冊,選著讓孩子做一些適合他的題目,從初級開始,慢慢加強。現在英語也成了我倆互動的“暗號”我讀上句,他接下句;我做一題,他當裁判。
經過這樣一番努力,課上提問他能答出來了,小測試能看懂題目了,做到了之前做不到的,很有成就感。這次期中考試,英語成績讓他開心了好幾天,兒子說:好開心,比吃了棒棒糖還甜。當然,那是自我挑戰和進步之后的喜悅,比什么都甜。我說:“媽媽也是這感覺!”
特別慶幸自己在孩子學習上的改變,不僅僅是看分數值,而是透過分數“診斷”日常,不光看到了問題,還和孩子站到一起,打敗問題。考試如治病,診斷問題“需對癥下藥,按療程服用。”不光治好學生的短板,還矯正了家長的疏忽。
學習如同長跑,貴在持之以恒。我們都要做好孩子長跑路上的引路人,為他們指引正確的方向,為他們堅持不懈地加油鼓勁!